潍坊市建工工程咨询院

Weif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首页/经验交流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51336-2018重点内容
来源:潍坊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2019-08-22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GB/T51336-2018于2019年4月1日执行。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本标准的重点内容以及与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规范及标准的不同之处。
一、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地下结构,其抗震设计应作专门研究论证。
二、 抗震设防类别划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和标准设防类。
三、 以下地下结构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论证:
1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的地下结构工程;
2 水平向穿越岩石与土的分界面、 处于可液化或产生明显震陷、 地质灾害可能波及等不利地层的地下结构工程;
3 临近活动断裂带的地下结构工程;
4 临近或穿越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中规定的特殊、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且其破坏可能影响周边建筑工程正常使用的地下结构工程。
5 地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此生灾害的地下结构工程。
四、 地下结构性能要求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1性能要求Ⅰ:不受损坏或不需进行修理能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附属设施不损坏轻微损坏可快速修复,结构处于线弹性工作阶段。
2 性能要求Ⅱ:受轻微损伤但短期内经修复能恢复其正常使用功境,结构整体处于非线性弹性工作阶段。
3性能要求Ⅲ:主体结构不出现严重破损并可修复,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
五、 地下结构的抗震设防分为多遇地震动、基本地震动罕遇地震动和极罕遇地震动四个设防水准。设防水准与地震重现期的关系应符合表的规定。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规定的地震动参数执行。请注意这部分内容与抗震规范的不同之处。
设防水准与地震重现期的关系
设防水准
多遇
基本
罕遇
极罕遇
地震重现期
50
475
2475
10000
六、 地下结构根据其重要性分类应达到相应的设防目标。各类结构在不同地震动水准下的抗性能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请注意这部分内容与抗震规范的不同之处。

七、 关于地震反应计算

这里请注意,对于地下结构的三维计算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法为动力时程分析法,比静力时程分析法复杂很多倍,其运算量巨大,普通计算机难以完成。
八、 关于地下结构的装配式,也有地下车站做过,但质疑较多,尤其是防水难做。
九、 关于减震、隔震设计,本标准注明地下结构可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设计。但对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设计的地下结构,其抗震设防性能目标不应低于未采用消能减震和隔震设计的规定。这点与抗震规范不一样。
十、 本标准表4.1.3条关于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对于fak的要求降低了。
十一、 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包括地震惯性力、地震引起地层变形、地震引起地层液化流动、地震土压力和地震水压力等。对于上部结构来说,主要地震作用是地震惯性力,但对于地下结构来说,地震引起的地层变形才是主要地震作用。
十二、 新增了地层地震液化的判别及其影响。
十三、 地震作用的基准面应取在地下结构以下的位置,这点与上部结构不同。
十四、 弹塑性变形验算的层间位移角限值(矩形截面)为1/400,比上部结构严很多。
十五、 强调了地下结构的抗浮验算。
十六、 中柱对于框架结构的整体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中柱是易损构件,本标准强调了地下结构之框架结构中柱的设置:不宜采用单排柱;当采用单排柱时,宜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
十七、 地下复杂单体结构及结构的短边与长边之比大于2:3,且短边长度大于30m的地下单体结构抗震设计时宜同时考虑两个主轴方向上的水平地震作用,并按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时程分析。
十八、 地下单体结构除应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外,体型复杂、大跨度、大悬臂等地下单体结构宜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