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建工工程咨询院

Weif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首页/经验交流
新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24与旧版GB 50034-2013的主要变化解析
来源:电气部 姜永健 2025-02-27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2024年新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034-2024)在2013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新标准结合了近年来照明技术、节能环保理念以及健康光环境研究的进展,对建筑照明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核心指标、技术要求和设计理念三方面梳理主要变化。


一、核心指标升级:更严格的能效与光环境要求

1. 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进一步降低

- 新标准对各类建筑的LPD限值进行了整体下调,部分场所的限值较2013版降低10%~20%。例如:

- 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现行值从≤9 W/m²降至≤7 W/m²;

- 教育建筑教室:现行值从≤9 W/m²降至≤6.5 W/m²。

- 新增“超低能耗建筑”LPD推荐值,推动照明系统与建筑节能协同设计。


2. 光环境质量指标精细化

- 统一眩光值(UGR)控制范围扩展至更多场所(如医疗建筑、商业展厅);

- 新增“等效照度均匀度”要求,避免局部过亮或过暗;

- 显色指数(Ra)标准提升,部分场所(如美术馆、医院手术室)要求Ra≥90。

二、技术要求更新:智能化与健康导向

1. 智能照明控制强制性要求

- 新增公共建筑需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支持分区控制、人体感应、光感联动等功能;

- 鼓励采用物联网(IoT)技术实现能耗监测与远程管理。


2. 健康照明技术规范

- 增加“非视觉效应”相关参数(如节律因子、蓝光危害系数),要求学校、养老院等场所需符合特定光谱标准;

- 明确频闪(波动深度)限值,规定室内照明频闪≤8%(高频豁免),降低视觉疲劳风险。


3. 应急照明系统优化

- 细化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标准,与GB 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衔接;

- 新增“安全照明”类别,针对医院、实验室等特殊场所提出备用电源切换时间要求。

三、设计理念转型:绿色低碳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1.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引入

- 要求大型公共建筑照明设计需评估灯具生产、使用、回收阶段的碳排放,推动LED灯具的绿色选型。


2. 自然光利用强化

- 新增“采光与人工照明协同设计”章节,要求通过光导管、智能遮阳系统等最大化利用自然光;

- 规定昼间人工照明补偿比例,减少非必要能耗。


3. 特殊场所适应性扩展

- 新增“智慧城市道路照明”“地下空间照明”等场景设计要求;

- 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等新兴业态补充照明标准。

四、实施影响与建议

新版标准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运维阶段:

1. 设计端:需采用更高光效的灯具(如第三代半导体光源),优化控制系统设计;

2. 成本端:初期投资可能增加,但长期节能收益显著;

3. 监管端:地方住建部门可能将LPD限值纳入绿色建筑评分体系。


建议从业者:

- 关注新标准中“照明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从单一照度达标转向光健康、舒适度多维度设计;

- 提前熟悉智能照明系统与BIM技术的集成应用。


结语:

GB/T 50034-2024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建筑照明从“满足基本功能”向“绿色、健康、智能化”全面升级。新标准通过技术指标与设计理念的双重革新,为“双碳”目标下的建筑行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同时也对设计单位和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