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建工工程咨询院

Weif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经验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首页/经验交流
框架柱设计基本要求
来源:姜海军 2022-03-03

    一、截面尺寸基本要求

  (1)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不宜小于350mm;

  (2)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不宜小于450mm;长宽比不宜大于3。

  
        ‎二、主要控制指标

  (1)剪跨比

  1》宜大于2(可用柱净高除以截面长边来>4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高)。
‎       2》轴压比限值按《抗规》表6.3.6取用,注意看表下注释;【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
       ‎(2)配筋率

  1》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

  2》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2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1.2%,框架柱和框支柱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6.3.7-1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角柱和框支柱来确定配筋率,注意看表下注释),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5%;

  3》另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0.1%;【注意:模型计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

  (3)箍筋体积配箍率

  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螺旋箍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折减0.8;

  (实际体积配箍率=100高度范围内不含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除以扣除保护层的混凝土体积; 

  根据柱轴压比算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6.3.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小于C35)/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4)核芯区箍筋

  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照《抗规》表6.3.7-2确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率特征值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

  ‎三、配筋构造

  (1)纵筋

  1》纵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宜对称布置;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柱截面边长大于400时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300;

  2》圆柱纵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

  (2)箍筋
‎1》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8mm;不应小于d/4(d为最大纵筋);

  2》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6d、100,二级不大于8d、100,三四级不大于8d、150、柱根100,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不应大于100;

  一级框架在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d,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d(d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

  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注  意:当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d为最小纵筋直径),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

  箍筋加密区范围: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1/6和500mm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剪跨比小于2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四、其它

  (1)对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

  1》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一级时单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2》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且一级时不应小于1.5%;

  3》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四级框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2)框支柱

  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其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应比《抗规》表6.3.9内数值增加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返回列表